海口三亚五指山信息四则,详情请看r

海口龙华:搭建平台

筑“磁场”海纳百川聚群贤

  东方风来春潮涌,才聚龙华谱新篇。近年来,海口市龙华区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创新体制机制、健全人才政策体系、打造高端人才平台,扎实做好“引才、聚才、育才、留才”工作,全区人才总量不断增长、结构持续优化、素质有效提升,有力推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加快集聚四方之才投身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为龙华区扛起省会城市中心城区的责任担当,提供了坚强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着力创新体制机制激活“一池春水”   政以才治,业以才兴。人才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作为省会城市中心城区,龙华区聚焦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坚持党管人才,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稳步推进中央和省市人才政策落地实施。自“4.13”以来,龙华区新增引进人才超过人,截至目前,龙华区重点人才队伍超过人。   据悉,龙华区以年新一轮机构改革为契机,设立区委人才工作委员会;推动在区级设置并率先成立区委人才发展局;设立区人才发展中心,为副科级一类公益事业单位。区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成员单位各司其职,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的人才工作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更加完善,有效激活人才工作“一池春水”。   龙华区不断优化体制机制,在制定《中共海口市龙华区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共海口市委关于贯彻落实《百万人才进海南行动计划(-年)》的实施意见〉的实施方案》的基础上,先后出台了《关于鼓励和扶持乡村振兴优秀人才创新创业的实施办法(试行)》《龙华区已评未聘专业技术工作人员实行工作补贴的工作方案》《海口市龙华区教育系统引进人才工作方案》等人才激励政策,人才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聚焦高能平台打造柔性引才高效聚才   抛出“橄榄枝”,引来金凤凰。龙华区采取公开招聘、团队引进等方式,向“高、精、尖、缺”人才抛出“橄榄枝”,有效弥补了重点领域的人才缺口。同时,着力搭建与高校和国内外科研院所人才合作平台,通过项目合作、培训指导等方式,柔性引进了一大批高层次人才:   ——年,龙华区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立农业科技专家库,共建农业科技高端人才工作站,实现双方人才联合、项目对接、优势互补;   ——年,在“才聚龙华、智汇未来”—龙华区首届人才合作交流会上,龙华区与南非金雅迪国际交流中心、南非工程院院士ChristiaanAldrich团队签署三方战略合作协议,在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以及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等方面展开广泛合作;   ——年,与海南省农科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依托龙华区湿地公园等资源,发挥省农科院人才与技术优势,进一步推动龙华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年,与非洲科学院贾银锁院士团队签约建立人才合作关系,将在国际先进农业技术引进及成果转化、推进农业产业项目落地流等多个方面开展深度合作。   龙华区依托海南自贸港复兴城人才工作站,加快集聚吸引各类高层次人才到创业就业,目前,已有家企业入驻复兴城,常驻外籍人才30人,海归人才39人,创客近人,带动大学生就业余人。同时,依托“候鸟”人才工作站,多措并举用好“候鸟”和“银发”人才,龙华区高层次“候鸟”人才入库人数达人,其中硕士文化程度人、博士文化程度50人,80%以上是旅游、教育、现代农业、现代金融业等自贸港建设发展重点领域的人才。聚焦人才环境优化全力育才长久留才   水不激不活,人不激不奋。龙华区不断改进和优化人才环境,提升企业生产经营便利和人才工作生活便利,让各类人才都有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并通过专业化培训,提高人才队伍素质,做到了解人才、发展人才、用好用活人才。   扎实开展教育人才培训,以省外交流、举办论坛、专项培训等方式,对教育系统党支部书记、校长、骨干教师、新任教师进行全方位培训。   大力培养自贸港建设所需人才,区委组织部组织50名青年干部赴新加坡国立大学苏州研究院开展集中学习,进一步强化年轻干部对自贸港建设的理解和认识;结合自贸港建设对党政干部的要求,启动龙华区领导干部自贸港建设专题轮训班和干部“自贸港外语云课堂”。   积极举办特色产业发展人才培训,坚持开展石斛、田洋水稻、百香果等龙华区特色产业人才培训,提升特色产业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技能,促进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群众增收致富。   大力实施医疗人才培训,由医联体专家下沉基层卫生院进行传帮带,安排基层医务人员到海医一附院进修和培训,提升医疗水平。   持续强化与“南海系列”人才的沟通交流,带动更多本地人才不断成长。目前,龙华区“南海系列”人才总量达到57名,其中“南海英才”45名,“南海乡土人才”6名,“南海工匠”6名,总数位居全市之首。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龙华区坚持硬环境与软环境并重,为人才开创茁壮成长的天地,创造温暖如春的生态,有效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培养和造就了一支规模较大、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能够适应龙华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队伍。随着自贸港建设的不断推进,龙华正以更加宽广的视野和海纳百川的胸怀,源源不断吸引四方之才到这方热土施展才华,谱写人生精彩华章。

三亚市天涯区

建档立卡户已就业人

比上年增长31.2%

  “感谢党和政府的精准扶贫好政策,让我在家门口就可以上班挣钱,收入不仅比以前多了,还方便我照顾母亲。”现年27岁的三亚市立新村扎毛小组建档立卡户陈忠城最近的日子过得很踏实。   今年4月中旬,陈忠城在家附近的一家企业上班,负责烤肉串,每月工资元。由于肯干,勤于摸索的他功力见长,烤的肉串不断得到好评,他很快被提升为餐饮部负责人,底薪加提成每月能拿到元。   与陈忠城一样,通过就业实现脱贫的建档立卡户还有不少。天涯区通过开展“贫困劳动力务工专项行动”,采取逐户走访精准对接岗位推荐就业、依托项目吸纳就业、发布各行业招聘需求信息、广泛开展技能培训、加快实施务工奖补等方式,鼓励更多的建档立卡户外出打工。截至目前,全区建档立卡户劳动力人中已就业人,比年就业人数人增长31.2%。   天涯区有关负责人称,今年以来,该区面对疫情、旱情挑战,聚焦产业、就业两个“压舱石”,以超常规的举措实现了全区户建档立卡户人均收入逆势增长,今年人均收入逾1.8万元,比去年全年增长20.9%。   在务工奖补方面,天涯区不断简化外出务工奖补申请程序和材料,加快审核拨付进度,累计发放各类就业扶贫奖补.万元,惠及建档立卡户劳动力人次。其中外出务工奖补人.79万元,外出务工交通补助71人4.88万元,公益性岗位补贴人次.21万元,向人发放技能培训生活补贴21.万元。

三亚:“公司+合作社+农户”

抱团发展

育才特色产业

助推村民家门口就业

  ↑育才生态区马脚村小组村民董永燕看着自家树上结出的诺丽果,露出灿烂的笑容。三亚日报记者刘琪成摄   “由于今年雨水好,收入有望达到10多万元。”11月25日下午,三亚市育才生态区马脚村小组村民董永燕在自家园地里采摘诺丽果后喜笑颜开。董永燕今年36岁,年,她与丈夫董伟锋种植株诺丽果树,年开始收成,且收成一年比一年好。   育才生态区马脚村委会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鼓励村民在田间地头、房前屋后种植诺丽果树。公司负责收购,并免费提供种苗和技术,让村民吃上了“定心丸”,促进农村劳动力家门口就业,实现脱贫。据了解,马脚村小组有62户人,目前已有59户种植诺丽果树2.3万多株,带动多人就业,预计今年诺丽果收入将达到30多万元。   “我们将继续对各村小组的土地进行整合,扩大诺丽果的种植面积,增加村民的收入,进一步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的基础。”马脚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董景武告诉记者,下一步他们还要对低收入家庭进行帮扶,让村民都尝到种植诺丽果带来的甜头。   在三亚万保实业有限公司,今年50岁的村民李定周对记者说:“我和儿子年就来这里从事有机肥生产工作,工作不累,每人每月能拿到多元工资。”该公司位于育才生态区,成立于年5月,是一家从事养殖业、种植业、大型沼气生产和肥料加工的实体公司,带动了青法村、明善村等周边村民就业。   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育才生态区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一号工程”来抓。今年安排专项产业扶贫资金.86万元用于实施4个产业发展项目,截至11月12日,专项扶贫资金已支出9.82万元,支出率为99.07%。   “今后,育才生态区将坚持因地制宜、因村制宜,优化乡村产业空间布局,大力实施‘一村一品’,构建热带农业和生态旅游融合发展的绿色产业体系。”育才生态区管委会副主任胡启武说,育才生态区将在全区10个村委会建设2个火龙果基地、3个高标准常年蔬菜种植基地、2个土鸡养殖基地、1个珍珠鸡养殖和有机蔬菜种植基地、1个黑山羊养殖基地、1个生猪养殖基地。   胡启武还说,育才生态区依托山林资源,做优精品生态旅游产业,培育“沉浸式”山地林地生态旅游项目,打造集户外运动、生态观光、森林康养、休闲度假等于一体的生态旅游基地。将建设1个花卉观光示范园区、1个特色能源小镇、1个民俗文化体验村、1个休闲农业旅游村和1个康养休闲产业村等。

五指山市开展为外籍人才

送服务保障政策上门活动

  近日,为着力打造更加开放、更加自由、更加便利的国际人才发展环境,激发五指山外籍人才干事创业热情,市委组织部联合市公安局、市科工信局等部门开展为五指山外籍人才送服务保障政策上门活动,并采取多形式、个性化的精准服务,力争让外籍人才在五指山“来得了”“留得住”“用得好”。

摸清外籍人才底数

营造爱才浓厚氛围

  为了确保服务保障政策普及到每一位外籍人才,积极营造爱才重才敬才的良好氛围,市委组织部联合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办公室,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为期一周的外籍人才摸底排查工作,并排查出本地外籍人员共6名。为便于外籍人才了解我省系列服务保障政策,提高外籍人才在五指山工作生活的便利度、舒适度、满意度,我市邀请外语人才协助翻译印制海南省外籍人才服务保障政策宣传手册,为后期上门做好外籍人才服务保障政策宣传做足准备。

以服务对象为中心

组团讲解服务政策

  11月25日下午,市委组织部联合市公安局、市科工信局、市人才发展服务中心、“候鸟”人才工作站等部门组团来到海南省青葵幼儿园为安东尼(EremenkoAnton)、方清水(MartinShuiQingFang)等外籍人才送服务保障政策上门,并采取召开座谈会形式,为外籍人才详细解读我省外籍人才工作许可办理、购房、子女入学、医疗保障等服务保障政策,关心关怀外籍人才在五指山工作生活期间的有关情况及存在的困难,并表示将会以更优、更便捷的服务确保各项外籍人才服务保障措施落到实处。

畅通人才服务渠道

优化人才服务环境

  吸引外籍人才不仅要有优质的气候环境环境、良好的工作平台,还要有山城的“温度”。为帮助外籍人才更快地融入五指山、适应五指山,增强在五指山工作生活的归属感,五指山在市级人才服务“一站式”平台设立外籍人才服务绿色通道,优化人才服务流程,多措并举为外籍人才提供优质服务。下一步,五指山将会引导各行业部门、企业积极开展更多有“温度”的服务活动,争取为更多的外籍人才提供精准、有品质的服务,鼓励和引导外籍人才发动更多的外籍人才聚力五指山,助力海南自贸港建设。

转载请注明“南海先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ulankelinzc.com/djzt/1005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